网站推荐

象州地名源由探研—— 象山寻真

发布时间:2018-01-25 09:19:03 作者:吴孝斌 阅读:20701

本文转自新浪微博-大象顿悟
    广西的象州由来已久,秦时属桂林郡地,汉属郁林郡地,三国时吴又分置桂林郡,晋、宋、齐皆因之。隋开皇十一年(592年)始置象州;唐天宝元年(742年)象州改为象郡(又名象山郡);宋景德四年(1007年),升为防御州。“象州”之名始用至今,至今已有1420多年历史,是象州县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地名。
    按照目前说法,象州地名的来源有舜帝封象说、象云说、象山说、象台说等四种。但笔者认为,象山之说是最为真实和靠谱的。

历代志书有记载
    象州(象郡)之名始见于隋,《隋書》之《卷三十一志•第二十六•地理下》记“始安郡”中有:“马平,开皇十二年置象州,大业初州废。”“阳寿有马平、桂林、象、韶阳等四郡。平陈,并废。”
    《旧唐书》卷四十一载:“象州下。隋始安郡之桂林县。武德四年,平萧铣,置象州,领阳寿、西宁、桂林、武仙、武德五县。贞观十二年,省西宁县,割废晏州武化、长风来属。天宝元年,改为象山郡。干元元年,复为象州。”

6.1.jpg
唐代《元和郡县志》之记

    《元和郡县志》是中国唐代的一部地理总志,也是现存最早的古代总地志,全书因创作完成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而名。其对古代政区地理沿革有比较系统的叙述,在对象州的叙述中有:“象州。象郡下。开元户三千二百九十。......汉平南越置郁林郡。今州即郁林郡中留潭中二县地也。......隋开皇十一年废二县以潭中县为桂林县,仍于桂林置象州,大业二年废象州以桂林县属桂州。武德四年平萧铣析桂林立武德县,仍于县治重置象州。取界内象山为名。”即在唐代的国家地理志中已明确指出了象州是以其“界内象山”而得名!

6.2.jpg
 《文献通考》象州之记

    宋元时代著名学者马端临(字贵舆)著作《文献通考》(卷三百二十三·舆地考九)有:“象州秦属桂林郡。二汉属郁林郡地。吴又分置桂林郡,晋、宋、齐皆因之。隋平陈,置象州,因象山为名。炀帝废入始安郡。唐复置象州,或为象郡(秦之象郡,今合浦郡是也,非今象郡)。属岭南道。领县三(武化、阳寿、武仙)。”马端临这位古代著名的史学家通过考证,而在此文也道出了“象州”是“因象山为名”。

6.3.jpg
《郡县释名》之载

    明代郭子章所撰《郡县释名》在对“象州”之记中,也有:“陈置象郡,隋罢郡置象州。州西五里有象山,州以山名也!象山形似象,又时有云气结为象形。又州西北三十里有象台山,平正如台。”

6.4.jpg
明万历《广西通志》之记
    明代万历《广西通志》卷之四在对“象州”的记载有:“象山在州西,州因以名。其下有岩,镌‘象真岩’三字,岩深三里许,中有白石如象。西山与象山连。”在此也明确了象州是因象山而名,还记载了“象山”下有“象真岩”岩洞,岩洞“中有白石如象”等。
    而在清初顾祖禹所撰的《读史方舆纪要 》之《卷一百九•广西四)也有类似的记载:“象山在州治西。下有岩,深三里许,中有白石如象,州名本此。其相连者曰西山,山北为猫儿山,下临大江。”
    由上可知,象州(象郡)之源是为象山,甚至有在“天宝元年,改为象山郡”,象山之说是最为过硬的!

象真岩中寻石象
象州象山下有“象真岩”石刻,在其他的志书中亦有类似的记载,清康熙《广西通志》有:“象山在州西,山下有石刻‘象真岩’三字,深处有白石如象。”清乾隆、同治两《象州志》均载有:“象真岩在象山,石刻‘象真岩’三字。”因此有必要对象真岩进行一个研究。

6.5.jpg
清乾隆《象州志》之记

    笔者曾多次努力欲寻找“象真岩”石刻而无果,只听闻其已因采石而被毁。后来无意之中在象州县博物馆中看到了“象真岩”的石刻拓片,甚为惊奇!更坚定要一探究竟之想。最后在一个本地青年村民的带领之下,终于与象州县博物馆的廖江涌同志一同进入了象真岩内。“象真岩”石刻所在岩洞前面一段已被毁无存,现洞口也已被填大半。我们弯身沿现存的一小洞口爬下到达岩内,洞深而长,不时有钟乳石奇观。前行数十米,忽然看见一大石象悬于岩中,真如志书中所述之“中有白石如象”,特别是象头及象足很是相像,真是叹为奇观。可惜当时仅是手持电筒进入,灯光设备不够,只能用手机拍下此奇异之景留作纪念。

6.6.jpg
“象真岩”之石象

“象真岩”石刻初研
    象真岩”的石刻虽已被毁,所幸其拓片尚存。
    “象真岩”拓片高44厘米,宽26厘米,正中写有“象真嵓”三个大字,两旁各有一排小字,部分可见即为“西山巌一祖道是清海軍......”、“辛巳歲十二月住持主......”,其内容是值得深为考究的,但因石刻被毁,想再深入核研却又是难上加难。
 
6.7.jpg
“象真岩”拓片

    象州的象山与西山是相连接的。而在西山之上,有六祖岩、真隐岩等历史遗迹,经考证是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隐修之地。而与六祖岩相隔不远有西山岩(俗称黑岩)。也有可能“象真岩”最初即称西山岩。而在象山之侧、西山下古有西山禅寺,从现遗存的文物来推断禅寺应建于唐代。而“住持”亦是佛寺当家和尚之常用称谓。
“清海军”则是唐宋时期广州一带区域的特指。《元丰九域志》卷九有“中都督府广州南海郡清海军节度。梁清海军节度,后入伪汉皇朝,宝开四年仍旧节度,治南海番禺二县。”《明一统志》卷七十九“广州府”之记有“天宝初改州为南海郡。干元初复为广州。唐末置清海军节度。宋为广州清海军。大观初升为帅府。元置广州路。本朝改广州府。”

6.8.jpg
《明一统志》'清海军“之记

    由此可推测,此“象真岩”石刻的两行小字为了纪念最初到西山岩(或象真岩)修行的开山祖师(一祖)而书,因祖师是从广州区域(书写时称清海军)来的,故在唐宋时期当时的某个“辛巳”年,由当时的西山禅寺住持所书并镌刻于岩洞石壁之上。由此引起笔者的联想,此祖师是六祖慧能大师吗?抑或是他的徒子徒孙沿着他老人家的足迹而又到此修行并弘扬禅宗大法?此永远或都是不解之谜。
    象州(象郡)之来由已基本得解,可“象真岩”之谜随着其石刻被毁或成为千古之迷。或正是如此,才使象山乃至西山更加神秘!

(初稿成于2016年11月13日晚,2017年12月30日增加《元和郡县志》部分)